有些家长在孩子体检时,看到孩子视力不到0.6,便心急如焚,并且会想方设法为孩子寻求“治疗方案”。殊不知错误的认知和方法,很可能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远视眼,是指外界景物的反光经过调节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后的一种屈光状态。由于眼睛的焦点在视网膜后,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这种情形会导致远视眼看远看近都看不清楚。
曲率性远视
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
屈光性远视
也称作指数性远视,是指眼球前后轴正常时,由于眼的屈光介质的屈光力较小而产生的远视眼。一般是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

轴性远视
轴性远视是指眼球发育的一个伴随症状,与年龄和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表现为眼球的前后轴比较短,在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生理远视,所以轴性远视也被称为生理性远视,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远视。
低度远视:小于300度,在人年轻时由于能在视远时使用调节进行代偿,大部分人在45岁之前不影响视力,45岁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中度远视:300度~600度,这个范围视力会受到影响,并伴随有不适感、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
高度远视:大于600度,视力严重受影响,视线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了,眼睛已经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所以眼睛反倒轻松了不少。
在这里着重说一下最常见的轴性远视的成因。大部分人生下来就是远视眼,因为新生儿的眼轴较短。随着年龄增大,眼球会逐渐长大,眼轴也会逐渐变长,直到25岁以后眼轴增长逐渐停止,这时候,眼睛会变为正视眼。在此过程中,由于遗传和外界的影响使眼球过早停止发育,眼球轴长不能达到正视眼的长度,就会形成轴性远视眼。
▌更易视疲劳
远视眼是看近看远都模糊的。低度远视眼,可以通过调节代偿来看清远处,所以身边常常有自诩视力2.0的朋友,其实是远视眼。这类患者,由于看远看近都需要使用调节(正视眼看远时是不需要使用调节的),因此很容易产生视疲劳,严重时甚至会感到头晕目眩。
▌弱视
远视眼患者看近和看远的时候,视网膜黄斑不能够形成清晰的成像,会影响到视觉的发育,而这种状况在孩子的发育阶段出现的话,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弱视,导致视力下降,视功能异常。
弱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
▌斜视
由于远视眼的儿童使用调节力大,相对的集合作用也大,因此出现眼睛向内偏斜的外貌,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
内斜视会进一步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到双眼单视功能,影响眼睛的外观,进而会产生心理问题。
即使是生理性远视,严重时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此时,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远视的矫正须由验光师或眼科医生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成人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力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
成年人远视,初次配镜时,应不作全部矫正;40岁以下者建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验光配镜,40岁以上者可不散瞳。
中度远视或中度以上患者应戴镜矫正以增进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的发生。因其睫状肌长期的过度运用,产生肌肉肥大,如果希望于短期内全部松弛,常不容易,因此可逐步予以矫正。
配镜和配药一样,也是要严谨的,讲原则的!那么,是不是发现孩子有远视,就一定要“治疗”呢?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做“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又称“生理性远视”。是指眼睛调节能力的储备,这种概念常用于幼儿到学龄前阶段的视力状态。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球较小,眼睛的前后轴较短,眼睛会表现为远视。但随着在成长过程中眼轴逐渐延长,会逐渐发育到正常视力,在学龄前仍然会有200度左右的轻度远视,这部分的远视视力,就是远视储备。
由于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处于一种相对较强的状态,这部分的远视储备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视力。在生活中不断的用眼过程中,因为长期近距离的用眼,导致晶状体调节不佳,会使视力逐渐往近视的状态发展,在这样的状态下,远视储备就会逐渐的消耗。所以,远视储备的存在可以减缓近视出现的时间,但是,也可能会延误对早期近视的发现。所以,“远视眼”是每个小孩的视力储备,对于小孩将来会不会发生近视,很重要。只要数据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强行“治疗”。孩子的远视如果超出正常值或者伴有明显的症状,可以戴镜矫正;但如果在正常范围内,家长们切勿“乱投医”。
如果不想孩子的远视储备“损耗”过快,家长们可以注意些细节,对孩子多加引导和关注:
不要太早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在课间多户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多打球、放风筝、骑车、登山等活动。
改掉不良的习惯:如错误的坐姿/握笔姿势、吃太多糖、喜欢躺着或趴着看书/电视、坐车或走路还看书/手机等。
在孩子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时开始,定期到专业机构进行验光和眼部检查。把验光度数、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等数值记录下来,为孩子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
视力问题的宗旨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如果发现孩子有了一些视力问题的苗头,千万不能心存侥幸,该检查就检查。即使问题已然出现,也切莫心急乱投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针对性的治疗就好!
▌更易视疲劳
远视眼是看近看远都模糊的。低度远视眼,可以通过调节代偿来看清远处,所以身边常常有自诩视力2.0的朋友,其实是远视眼。这类患者,由于看远看近都需要使用调节(正视眼看远时是不需要使用调节的),因此很容易产生视疲劳,严重时甚至会感到头晕目眩。
▌弱视
远视眼患者看近和看远的时候,视网膜黄斑不能够形成清晰的成像,会影响到视觉的发育,而这种状况在孩子的发育阶段出现的话,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弱视,导致视力下降,视功能异常。
弱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
▌斜视
由于远视眼的儿童使用调节力大,相对的集合作用也大,因此出现眼睛向内偏斜的外貌,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
内斜视会进一步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到双眼单视功能,影响眼睛的外观,进而会产生心理问题。
即使是生理性远视,严重时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此时,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