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视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73年制定的标准,低视力是指视力低于0.3或优于0.05,视力低于0.05者则成为盲。
儿童低视力的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一部分为儿童期因眼病、外伤等原因未能治愈所致。其次依次是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伴有组织缺损,先天性眼球震颤。少数是高度近视、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而很大一部分低视力儿童没有眼的器质性病变,只是视功能发育不良,称之为"弱视"。
低视力儿童要及早进行视觉训练!
不同眼病造成的低视力,其眼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那让我们看看,同一张照片,低视力人群可能会看到什么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看到的照片
青光眼患者看到的照片
黄斑变性患者看到的照片
白内障患者看到的照片
这些低视力人群视物只能凑得非常近才能看清楚,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儿童身体各部机能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任何生理方面的缺陷,尤其是视觉方面的缺陷,对儿童身心的健康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儿童低视力要尽早进行视觉方面的训练。
第一,视觉的发育不能自然产生。小儿视觉的发育要靠“看”,看的越多,接受的信息越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视觉记忆。从感官接受训练来看,儿童用眼越多,其视觉功能发育越好。
第二,视功能的高低不单纯取决于所测视力的结果。对正常小儿来讲,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视觉技能,如固定、注视、追踪以及调节辐辏等能力。
第三,可以靠训练使视觉功能提高。正常小儿的视觉发育主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而严重视觉损害小儿的视觉训练要靠别人教他们如何利用他们的残余视力,以及认识及理解他们所能看到的一切。
视觉训练队眼睛有什么作用?
一、视觉训练可以控制近视增长速度
近视度数的增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常见因素有眼轴持续增长,使远处的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而相交于视网膜前,形成近视。
另外,环境因素也是造成近视的原因。孩子由于长时间视线范围有限,致使孩子使用一样的调节力,导致睫状肌痉挛,诱发视疲劳,调节滞后或者调节超前,使近视度数增长加快。
视觉训练的目的是增加孩子眼睛调节幅度,加强其调节功能,从而消除调节障碍对近视的影响。
所以,视觉训练对导致近视增长的其中一方面因素有控制作用,虽然不能保证不长度数,但可以减缓近视增长的速度。
二、消除孩子眼睛常疲劳
视疲劳是眼睛负责调节的睫状肌疲劳,或长期处于一种状态,引起晶状体不能快速聚焦造成的。由于调焦是睫状肌肌肉运动带动的,肌肉的力量、速度、幅度是可以锻炼的。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睫状肌,改变它的工作状态,增加其肌肉力量和运动速度、幅度,来有效的改善聚焦,使得眼睛不容易疲劳。
三、视觉训练可以预防近视
视觉训练是根据被训练者特定的眼睛状况,制定的一套眼睛训练方法。视觉训练可以明显地改善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和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对提高视力、增进视觉技巧、开发视觉潜能、改进视觉功能等有较好的效果。视觉训练方案因人而异,其目的是促进眼球运动,使视觉既能在需要时能下意识产生并能和其它视功能巧妙配合,从而满足眼球的训练要求,矫正近视。
预防近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是让眼球动起来,经常转动眼睛能锻炼眼外肌的调节功能,使眼外肌不易被拉长或变形,从而可有效地防止近视的发生。
近视的最初成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远视力低常”,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远视力是人的视觉视远功能,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其功能将大打折扣,反之,通过视觉训练,经常使用“远视力”,就能有效地提升视力水平。
四、视觉训练可以改善其他症状
视物模糊、视物后头痛、眼睛累、复视、近距离阅读模糊或疲劳等症状;长期的近距离工作后,或紧张时,出现视力模糊,头痛,复视等症状。
出现非常缓慢地看清物体,特别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变化时,如看近后再看远处,要停留一会才能够看清楚,看远再看近也要停留一会才能看清楚,出现视物不适及有效视力的降低;阅读、或写作业后头疼、眼累,同时有视物模糊、出现不想继续阅读的症状。
长时间开车,看物体一会清楚、一会模糊,眼睛疲劳;近视度数增长快。